期刊介绍
期刊导读
- 03/19国人旅游新爱好,隔鸭绿江看朝鲜人干活
- 03/17鸭绿江的浪花一一中国人民志愿军回族老战士马
- 03/11鸭绿江现巨齿怪鱼!40多斤重!已惊动省内外专家
- 03/06鸭绿江断桥, 是鸭绿江上第一座桥梁
- 03/06鸭绿江边,感受牺牲与幸福
鸭绿江的浪花一一中国人民志愿军回族老战士马
作者 马有常
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,平凉农商银行领导2020年10月25日在家中慰问马文林老人
他缓缓地走在大街上并不是游,街景的五光十色他不在心,车流,人流,高楼大厦他看俗了。他着情散步,是农家老人的朴素常出现在人流中,不引人注目。风尘岁月,人世沧桑,世态万象见惯不怪。他常想,能活着对自己来说是奇迹,活到这个年龄不容易,知足是他的立足点。
他平静的生活着,像点缀在黄土高塬深处的山花,少有人看见。大街上人多了他是俗?或是他的苍老就俗了?他是否从平俗已到低俗呢?
其实,低调是一种高度的人生修养,朴素才是原生态的美。
峡谷形沟壑向远山延伸,两边的豁岔散乱的划分出山域,地界,村庄,山梁的两帮是残缺不规的田地。白色的山道像网络交错,远看村庄,田地,沟壑像一片网络关系连接,把亲友的土院牵系,把塬里塬外牵在一起,把小伙与姑娘牵成一对。山路上多少个娃娃来往倏尔笔直的身子似一张弓,多少个黄花少女在山路上来去,不觉被岁月染白了头发,片片坟地就像苦诉人生的文字。山干沟枯,村庄便是东沟西洼,梁顶崖畔,多则百户为村,少则几十户一舍,山野在日头下犹如火烤后的干裂,月下是一片古寂空犷的荒野,周边人称“平凉北塬”。
1931年马文林出生在北塬山沟的梁东村。
他祖籍在陕西省西安市,商户人家,民国初期,家庭兴盛。他爷爷民国十八年因逃辟灾情来到平凉,他记事时,父亲给地主拉长工,他从年少时给地主放牛,犁地,担水。脏活,累活都干过,冬天,手背,脚面上裂伤密布,一使劲裂缝就流血,那疼痛像蚊虫撕咬。封建制度,阶级时潮伴随着他成长,刻在记忆中,受压迫者成灾,蒙昧,麻痹成疾。
1950年后季,“抗美援朝,保家卫国”在全国掀起热潮,热血青年积极报名参军,那时,马文林报名多次,一心走朝鲜。1951年1月参军,先后在平凉白水打虎沟,十字塬集训50天,再坐大卡车到西安训练,学习多日,他和新兵坐火车到辽宁训练。
通过学习,他正式成为一名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。
最难忘的情景是父母亲知道他参军,就像重病缠身,整天流泪,说尽了好话,苦苦挽留,亲友们再三劝说他不听,村里老人们说,当兵的死了没埋,死不了的活受罪。再说,咱是伊斯兰教人,吃饭要清真呢!他说:“我自己有分寸!这是小事!部队有特殊安排。”
说到这儿他一声长叹。接着说:“我坚决要走,临别那天,真是骨肉难分,父母亲硬挡着不许走,我看两人苦愁多日,心里纠结,思前想后咬着牙,横下心走了。”
9月初他和部队从辽宁安东出发,为了不让敌人知道,晚上过鸭绿江。第一站到朝鲜的内东扎住,他的任务就是看军械库。
过了一段时间,部队士兵随时调整,他新的任务就是挖地道,常听见远处不断的枪炮声,有些地方烟雾弥漫,火焰燃烧,有些土地被联军炸弹粉碎成焦土,脚踩下去就像踏进稀泥里。以马老的话说,炮声如雷鸣,枪林弹雨是真的,有时不能准时吃饭,也不能按时睡觉,时刻要保持警惕性。不久他被转为炮兵部队。那时,部队根据情况不断整编,几个月后他被编入山东回族物资押运连,之后编制为后勤部队2分部十大站运输团4营12连。专负责军用物资,后勤储备的运送,保证前线需要。
联军想法为切断我军后勤运输线路常常免不了恶战。他说着情绪激动,上级规定,运输行动都在晚上,若遇路被炸断,要及时抢修,若听见敌人轰炸机声,或看见我军信号弹,把车开到隐蔽处,以最快速度要人分离车,躲进防空洞,遇到敌人随时就是战斗。
上甘岭战役著名,战斗很惨烈。在给前线送物资期间,有一次离我军驻地不远的路上,突然敌军轰炸机就像一大群乌鸦飞在上空吼叫着,炸弹像麻雀成群飞落,一名回族战士没来得及躲进防空洞被炸死,当时没找到尸体,两天后战友们在一条河边找到残缺的尸体,他们就按伊斯兰葬礼简单安葬了。
马文林老人(中)1979年和两位同事留影纪念
老人叙述着抹了把泪,他说,一天中午,他们全连正在吃饭,突然联军的飞机吼叫,接着投下炸弹,顿时,眼前真像山崩地裂,烟雾过后凡战友们活着的都站起来,一清点人数,有一半人伤亡,两位战友腿被炸断,因流血过多当天下午就牺牲了,活生生的战友很快就是永别,
文章来源:《鸭绿江》 网址: http://www.yljbjb.cn/zonghexinwen/2021/0317/78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