期刊介绍
期刊导读
- 10/20“雄赳赳,气昂昂,跨过鸭绿江!”志愿军战歌
- 10/20鸭绿江:“钢铁运输线”寻踪
- 10/19跨过鸭绿江丨申太恒的上甘岭战役:把肠子塞回
- 10/1970年前,我们为什么要跨过鸭绿江?
- 10/17中朝边境鸭绿江第一漂,荡舟鸭绿江,观看神秘
鸭绿江:“钢铁运输线”寻踪
▲左为鸭绿江断桥,右为中朝友谊桥。 丹东市摄影艺术家协会供图
圆明园内有断壁;鸭绿江上有断桥。
风穿断壁,呜咽着近代中国的一段屈辱;浪击断桥,铿锵着新生中国的一曲壮歌。
“雄赳赳,气昂昂,跨过鸭绿江……”
江水奔腾,壮歌未歇。
70年前的1950年10月19日,中国人民志愿军首批作战部队从这里过江,抗美援朝,保家卫国。
这既是对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内战、悍然侵入中国台湾海峡、越过朝鲜半岛“三八线”进而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地区的回击,也是对朝鲜劳动党和政府请求中国给予直接军事援助的回应。
鸭绿江“双桥”
为阻断志愿军前线与后勤运输之间的纽带,1950年11月8日,以美军为首的侵略军在鸭绿江上空狂轰滥炸,桥梁被拦腰炸断,靠朝鲜一侧的桥面顷刻沉入江中,仅留下光秃秃的桥墩。输电线路也被炸毁,导致抗美援朝战争大后方的最前沿——鸭绿江畔的安东市(现为丹东市)停电、停水、停工、停业,陷入瘫痪。
侵略军能炸断的,是有形的钢梁,不能炸断的是比钢梁更硬的斗敌意志,一条“打不断、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”成为侵略军挥之不去的噩梦。
断桥即鸭绿江“双桥”中的“下桥”,是座公路桥。其上游100米处的“上桥”则是座复线铁路桥。“下桥”既断,公路运输如何保障?有办法!“上桥”复线铁路中的一条,改成公路即可。铁路工人、电力工人、通信兵、测绘员等“逆行者”冒着敌机轰炸与扫射的危险,连续作业抢修保通。
他们的忙碌与无畏,“上桥”的枕木知道,“下桥”的弹痕知道,当人们把瞻仰的目光投向它们,便是在向他们致敬。今天,这处抗美援朝丹东遗址以新的桥名——中朝友谊桥和鸭绿江断桥,分别成为全市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▲图为鸭绿江断桥。刘海东 摄
▲中朝友谊桥一半铺铁轨,一半是公路。 赵鹏? 摄
“钢铁运输线”
沐着秋阳,溯流而上,本报记者去寻访更多的遗址——更多的天堑通道。
行至“双桥”3公里外的鸭绿江大沙河入江口,抗美援朝纪念馆副馆长张校瑛指着未现异常的水面告诉记者:“如果在高空俯视,能看到水下的遗迹。”它原是一条专为抗美援朝战争运输而铺设的铁路线,战后拆除,如今只在水下遗存了10余座桥墩。再往上游,是鸭绿江木结构铁路桥遗址、马市村公路便桥遗址……它们有的是易于拆卸的便桥,有的是桥面刚巧被水淹没、敌机侦查不到的水下桥。志愿军的后续部队、兵站医院、辎重、给养……趁着侵略军打盹的功夫就能一夜过江,助力前线。
▲图为鸭绿江木结构铁路桥遗址。 江宏立 摄
这离不开多兵种联手的空地保障:空军掩护;志愿军雷达部队、探照灯部队、高射炮兵协同作战,捕捉敌机,迫使侵略军中断夜间轰炸行动;铁道兵、工兵预先检修线路;后勤部队司机为水下桥破冰开路;运输连战士把卸下的汽油分散隐藏……
能将敌机、炸弹、志愿军空军、防空部队、后勤部队、医疗分队、探照灯、照明弹、桥梁、铁路、公路、火车、汽车、人力车等元素集约呈现的,是抗美援朝纪念馆的“钢铁运输线”辅助陈列。该馆内,这样的辅助陈列还有“抗美援朝战争历程实景沙盘”“激战云山城”“冰雪长津湖”“无敌坑道”“鏖战上甘岭”“奇袭白虎团”等。它们综合雕塑、油画、图表、声、光、电等多种表现形式,让观众身临其境,仿佛置身70年前的战火硝烟。
▲图为辅助陈列“钢铁运输线”。 江宏立? 摄
▲图为辅助陈列“抗美援朝战争历程实景沙盘”。江宏立 摄
▲图为辅助陈列“激战云山城”。 江宏立? 摄
▲图为辅助陈列“冰雪长津湖”。 江宏立? 摄
▲图为辅助陈列“无敌坑道”。 江宏立? 摄
文章来源:《鸭绿江》 网址: http://www.yljbjb.cn/zonghexinwen/2020/1020/62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