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起“千里莺啼绿映红,水村山郭酒旗风”这样的美妙诗句,很少有人会把如此婉约的江南风韵与东北地区联系起来。不过,在吉林省有这么一座边陲小城,既具有东北豪爽的气魄,也有山环水绕的秀美。这就是素有“吉林小江南”之称的集安市。 集安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通化市境内,气候温和,风景秀丽,民风淳朴,汉族、满族、朝鲜族、回族等18个民族的23.6万人在这里和谐相处,幅员321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充满生机。集安市与朝鲜隔鸭绿江相望,边境线长203.5公里,是中国对朝三大铁路口岸之一,当年有42万志愿军将士就是在这里“雄赳赳,气昂昂,跨过鸭绿江”的。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、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,集安既保留了高句丽时期的古风古韵,也彰显出新时代的新城新貌。尤其是以集安市境内遗迹为主的“中国高句丽王城、王陵及贵族墓葬”被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十年以来,集安更是以“世界文化遗产地”的金字招牌而享誉海内外,成为鸭绿江畔一颗耀眼的明珠。 秀美集安:古都风韵历久弥新 集安地处长白山区,鸭绿江畔,境内山峦叠翠,水绕其间,“八山一水半分田,半分道路和庄园”。虽然地处东北,但长白山的老岭山脉横贯集安全境,为这里充当了天然的“避风墙”,使这里春风早度,寒冬晚至。明显的半大陆海洋性气候为集安带来了江南般的滋润和温暖,千百年来,人们在“小江南”的土地上繁衍生息,留下了中华文明史上灿烂的篇章。 秀美的环境赋予了集安精美的城市形象,悠久的历史赋予了集安厚重的城市品格。根据考古发现,远在4000年前,就已经有人类在此活动,最迟在新石器时代晚期,集安就已经得到开发。汉武帝元封三年(公元前108年),剿灭卫氏朝鲜,在朝鲜半岛和鸭绿江两岸设置乐浪、真藩、临屯、玄菟四郡。当时,集安隶属于玄菟郡高句丽县管辖。 汉元帝建昭二年(公元前37年),东北地方政权扶余王子朱蒙为免遭族人迫害,逃离扶余,到鸭绿江中游、浑江下游建立了政权,称“高句丽”,定都“纥升骨城”(今辽宁省桓仁县境内)。汉平帝元始三年(公元3年),高句丽第二代王“琉璃明王”迁都“国内”一带,也就是今天集安市区。从此,集安成为高句丽政治、经济和文化中心,时间长达425年。北魏始光四年(427年),高句丽第二十代王“长寿王”将都城南迁至今朝鲜平壤。唐总章元年(668年),高句丽被唐联合朝鲜半岛上的新罗所灭。 高句丽灭亡后,中原各代王朝都对集安进行设治管理。清朝初期,长白山作为满族“龙兴之地”被视为圣山,包括集安地区在内的长白山区被封禁达200多年。直到清末,中原大闹饥荒,山东、河北等地灾民大批“闯关东”,进入长白山区开荒、伐木、淘金、渔猎,清政府1902年在此设辑安县。1965年改名为“集安”。 在这片土地上,历史遗迹星罗棋布。洞沟古墓群,丸都山城等遗迹分布在集安各处,其中包含高句丽古墓群75处、古墓1万余座,这些墓葬中,号称“东方金字塔”的大型王陵---将军坟最为雄伟壮观。号称“海东第一碑”的好太王碑和有“东北亚艺术瑰宝”之称的高句丽古墓壁画,让集安的文物古迹价值更高一筹。 2002年,“高句丽王城、王陵及贵族墓葬”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启动,“申遗”成为集安发展蜕变的序曲。2004年7月1日,在苏州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,“中国高句丽王城、王陵及贵族墓葬”项目,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,符合世界文化遗产六项入选标准中的五项,被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,正式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,集安(另有辽宁桓仁县的五女山山城)自此成为东北地区唯一自主的“世界文化遗产地”。 “申遗”成功后,集安发展迈入了新阶段。如今,在集安的大街小巷,随处可见以高句丽传统图案做成的城市雕塑和楼宇装饰。“黑白灰、素淡雅、精秀美”的建筑风格让集安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,集安人在市民素质、生活方式等方面都与这座城市一起快速进步,集安城乡建设发展和文化建设也随之腾飞。鸭绿江上的“明珠”正在成为东北亚地区一个重要的新兴旅游目的地,“古都”风韵正吸引着越来越多人慕名而来。 特色集安:多轮驱动快速发展
文章来源:《鸭绿江》 网址: http://www.yljbjb.cn/zonghexinwen/2020/1014/610.html
上一篇:红领巾我为你自豪!鸭绿江街小学举行新队员入 下一篇:中朝边境行第一站:参观放排广场,鸭绿江对岸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