期刊介绍
期刊导读
- 10/07朝鲜图集:实拍鸭绿江边朝鲜的民生百态
- 10/06《军旅文学之窗》丨鸭绿江上的断桥
- 10/06鸭绿江真的是一个绝美的地方,给人带来了很多
- 10/0570年前,他们从这里跨过鸭绿江……
- 10/04志愿军老战士程茂友“当年过鸭绿江,就没想过
《军旅文学之窗》丨鸭绿江上的断桥
\t????今年,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。70年后的今天,虽然那场战争的硝烟已经远去,但那些出生入死的将士和他们的牺牲奉献精神,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记忆。今天的《军旅文学之窗》,播送散文《鸭绿江上的断桥》,带您一起到丹东鸭绿江畔,追忆志愿军将士当年跨过国门保家卫国的情景。
\t????到了丹东,一定要去看看断桥。
\t????丹东,寓意为红色东方之城。在这里,中朝两国的界河鸭绿江上,共有三座断桥,一座是燕窝木桩铁路断桥,也称浮桥,桥址坐落于振安区燕窝村,是鸭绿江上唯一由中国人民志愿军建造的铁路桥,现在桥对面朝鲜一方还有铁路路基痕迹可见;另一座位于中朝友谊大桥旁,现朝方一侧仅剩桥墩,中方一侧残存四孔桥梁。
\t????导游建议我上第三座断桥——河口断桥看看。河口断桥原名清城桥,位于宽甸县河口村,对岸是朝鲜清水市。未到桥头,猛然见到一座曾经在影视中见过的碉楼挡在前面,据导游介绍,这是日军当年建造的。碉楼约两层高,有铁旋梯上去,四周及顶部是射击孔,这是当年侵略者侵华的铁证。
\t????走近清城桥,犹如走进一部硝烟弥漫的战争史。桥头前面绿树掩映,酷似守护桥头的志愿军战士。每棵树的下面立着一尊战斗英雄的铜像,他们是杨根思、黄继光、杨连弟、邱少云、胡修道、杨春增……英雄是不能被遗忘的,也不应该被遗忘,那一张张年轻的面孔,是那样熟悉,又是那样让人崇敬。
\t????来到桥头,左边保存着仅能容一人的小岗楼,尖式铁顶,早已锈迹斑斑,流淌着历史的痕迹。踏上桥面,两边桥栏杆上插着猎猎作响的军旗,细细数来,共40面,代表四十个军,上面印着每个军的名字。军旗映红了大桥,映红了一江河水,映红了两国边界。桥上的广播里反复播放志愿军战斗激烈的场景,枪炮声和喊杀声此起彼伏,将我带进那个永载中国革命历史史册的日子。
\t????70年前的10月19日,拂晓时分,彭德怀离开北京饭店,直奔西郊机场;9点左右,专机降落在沈阳机场,他立即驱车去东北军区司令部,研究确定部队入朝开进的部署;当天下午,在4架米格-15战斗机的护航下,他又乘里2-型飞机,抵达安东机场。
\t????黄昏时分,中朝边境的小城安东,天上乌云密布,飘着微微细雨。经过整整10天分秒必争的工作,彭德怀来不及换上人民军的将军服,仍身着从西安穿来的旧粗呢子黄军装,仅带一名参谋、两名警卫员和一部电台,乘一辆吉普车匆匆过桥,奔赴朝鲜战场。
\t????汽车过了清城桥,进入朝鲜境内,彭德怀突然命令司机停车,将头伸出车外,默默向大桥瞭望片刻。这一刻,他是想再望一眼祖国的大好河山呢,还是望一眼这随时可能遭敌机炸毁的大桥呢?亦或是瞭望即将跨江而过的志愿军先头部队呢?他没说一句话,立马又将车门关好,命令司机:“开车!”前方,战火纷飞,乌云密布,险象环生。
\t????彭德怀是率先踏上朝鲜前线的志愿军成员,也是亲手揭开“抗美援朝,保家卫国”战幕的志愿军统帅。随后,志愿军紧跟彭总的后面,从清城桥上跨过,打击侵略者,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“雄赳赳,气昂昂,跨过鸭绿江”从此响遍了全中国。
\t????70年后的今天,当我站在这座断桥的桥头,还能依稀感受到当年骤起的江风,似乎还能听到当年桥上嘹亮的歌声,战马嘶鸣,一排排志愿军战士在快速过桥,队伍中有一位满脸阳光帅气的志愿军战士——他是毛泽东主席的儿子毛岸英。毛岸英是家中的长子。“别人家的儿子都能上战场,毛泽东的儿子不能搞特殊!”父亲让他上朝鲜战场保家卫国。
\t????就在彭德怀从清城桥上过江第四天后的一个深夜,毛岸英和志愿军官兵一起从这里挥别祖国,奔赴战场。同年11月25日,毛岸英不幸牺牲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。毛岸英牺牲后,战友将他已烧得焦黑的遗体用木板钉起来,藏在了一个叫大榆洞北边的自然洞里。朝鲜战争结束后,遵照毛泽东的指示,未搞特殊,把他与在朝鲜战场牺牲的英雄儿女一起,安葬在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的“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”。
\t????眼前这座清城大桥,当年承担起了志愿军过江、支援朝鲜战场军需物资供应的交通大动脉,也成为美国轰炸的主要目标。彭总过江第二年的3月29日,美军轰炸机轮番对清城桥进行轰炸,将桥中间9孔长约200米的桥拦腰炸断,桥面落于水中,无法修复,从此被称为鸭绿江上的断桥。
文章来源:《鸭绿江》 网址: http://www.yljbjb.cn/zonghexinwen/2020/1006/59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