期刊介绍
期刊导读
- 10/04志愿军老战士程茂友“当年过鸭绿江,就没想过
- 10/04「曾经跨过鸭绿江」任红举:在无情的战场度过
- 10/04抗美援朝题材电影《金刚川》即将完成在鸭绿江
- 10/04十一去哪儿 | 吉林最美边城——鸭绿江线拍了拍
- 10/04【原】丹东档案:新鸭绿江大桥
「曾经跨过鸭绿江」任红举:在无情的战场度过
央广网北京10月3日消息(记者李子骄 胡铖铖)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《新闻纵横》报道,中国之声系列报道《曾经跨过鸭绿江》,10月3日推出《任红举:在无情的战场度过有情的岁月》。
老兵档案:任红举,北京人,1934年出生,1949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。历任第二野战军31师文工队演员、志愿军12军文工团创作员,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创作室创作员。1951年初他随部队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作战,先后参加了第五次战役、金城防御作战和上甘岭战役,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作品,荣获“朝鲜国旗勋章”,荣立特等功1次,二等功1次,三等功2次。他将歌颂祖国、弘扬英雄事迹作为一生创作的动力源泉,代表作有歌曲《太湖美》《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》及音乐舞史诗《东方红》中的《红军想念毛泽东》《双双草鞋送红军》等。
一本泛黄的相册,唤醒了抗美援朝老兵任红举七十多年前的记忆。他的故事要从一张黑白相片说起。那是1949年,16岁的他穿着军装,嘴角微微上扬,眼中满是星光。他在炮声中参军,就是因为喜欢解放军。
任红举说:“给我们的印象,第一是和蔼,都是微笑,不像国民党凶凶的。第二,不进学校,也不进民房,都坐在操场上,没一个扰民的。12月1日,那个部队就打败了胡宗南,紧接着解放成都,我也去了。算一个小孩子参军,母亲不知道。”
任红举加入解放军12军31师文工队,成了一名舞蹈队员。一颗梦想的种子在任红举心里悄悄发芽。“想当记者,或者是当一个剧作家。有时候解放军的剧本,老一代人写的我都拿来看。没有创作组,全靠自己,谁需要写谁来。”任红举说。
一次战役中,任红举所在部队在追击时被美军反包围,接到撤退命令时,大家已经饿了几天几夜,之后还要行军十几天。怎么办?望着山顶上的美军驻地,任红举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:去敌军驻地里找吃的!
“那太可怕了,尤其在路上,月亮越照越可怕,他们钢盔就放在这,枪在这,整个一个排,睡得很熟。我只摸了一口缸,都是年糕。回来山上,18个女同志都抢,开心,讲,‘任红举你真好,你真好。’”任红举回忆说。
这次孤军行动,把几十个人从饿死的边缘拉了回来,为后续撤退积蓄力量,任红举因此立了特等功。
再次出征不久,上甘岭战役打响。在这场让全世界惊叹的著名战役里,年仅17岁的任红举一边英勇作战,一边开始战地创作,完成了一生最心爱的作品《金星英雄》,里面讲述了战士胡修道独自往来于两个阵地,歼敌280人的英雄事迹。
任红举:“上甘岭上战火红,硝烟滚滚遮日空”,这么唱。在战地,边打边访,边打边写。胡修道是这么个人,他守了一天一夜,我们在五圣山统计他消灭了280人,这个不得了。这一去,后山我看他下来了,背了好多冲锋枪,个不高,他就看着我,也不会说话。我坐在那,(跟他说)“你先跟我讲,先跟我说怎么打的”,我就这么样得的第一手材料。
记者:您当时是听完他的故事就特别有灵感?
任红举:对。马上阵地上就唱。
记者:当时战场环境那么艰苦,您还怎么坚持创作?
任红举:因为它的作用是枪杆子所达不到的。我们下面都是农民,一个大字不识,要靠我们解释,要靠我们来唱,全军知道,鼓舞大家。很多战士听得(很振奋),接着打呀。
在抗美援朝硝烟四起的战场上,很多次敌军炮弹“嘶嘶嘶”地在近处落下,任红举快速卧倒又再次前进,不时还要摸摸上衣口袋中的那支钢笔,以及用小药瓶装着的墨水。
从眼看、耳听、心灵感受到写出一篇篇的作品,再到歌声里,数不清的英雄故事就这样在战场传唱开来,激励着一批又一批志愿军战士勇往直前。
任红举:当时很简单,谁要欺负中国,没完!叫我怎么干我就怎么干,用我的武器战斗到底。
记者:还想再上战场吗?
任红举:不想打仗,我希望和平,但是我要呼吁准备战争,不能太麻痹。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品质。我不欺负别人,我不压迫别人,我不吓唬别人,这是中国。
从战争走向和平,一本相册也被翻到了尽头。它记录着眼前这位87岁老人生命中的一段峥嵘岁月。任老感慨道,就算岁月流转,抗美援朝战场上战友情和家国情,还有那个属于中国人民志愿军共同的名字,始终刻骨铭心。
“一个军队的名字,最早的五个字,最可爱的人。”任红举说。
文章来源:《鸭绿江》 网址: http://www.yljbjb.cn/zonghexinwen/2020/1004/58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