期刊介绍
期刊导读
- 08/01李承晚的王牌联队,冲到鸭绿江宣称大捷,东北
- 08/01“雄赳赳,气昂昂,跨过鸭绿江!”92岁的镇海
- 07/30高句丽反唐复国有外援,新罗王为何出兵鸭绿江
- 07/30央视重播抗美援朝电影,新剧《跨过鸭绿江》下
- 07/30“鸭绿江宝贝儿”主播们集中亮相!美得各有千
“雄赳赳,气昂昂,跨过鸭绿江!”92岁的镇海
?
虽然年代有些久远,但我们依旧能感受到老人手中那小小的奖章,蕴含着沉甸甸的分量。
92岁的朱兆衡是一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。在青葱岁月里,参军报国;在战火纷飞的年代,奔赴前线;在枪林弹雨中,不惧生死。如今,老人已过鲐背之年,身体硬朗,精神矍铄。虽然听力不太好,旁人要大声说话他才听得见,但一提起70年前抗美援朝的事儿,朱兆衡滔滔不绝。
瞒着家人 毅然参军报国
朱兆衡出生于1928年。小时候,家里条件艰苦,他在地主家做长工,维持生计。
1950年6月,朝鲜战争爆发。听着街头巷尾传来那“抗美援朝、保家卫国”的援朝志愿军宣传,朱兆衡热血沸腾。他瞒着家人,毅然报名参加志愿军。“家里有奶奶和娘,我去当兵瞒着她们。她们知道以后一下子都哭了。”
当时镇海还没有火车站,朱兆衡先去了上虞,从那儿坐着火车来到沈阳,领上武器,训练了半个月后,他和战友们踏上了朝鲜的土地。“我们去的时候大桥已经炸掉了,我们用船渡过去的。”朱兆衡讲起往事时,思路清晰,话语激昂,仿佛那些岁月就在昨日。
战火纷飞,去了就没想着要回来
到了朝鲜,朱兆衡在志愿军20军60师服役。他告诉记者,当时自己选择去抗美援朝,心里就没想着回来。在战场,听上级命令、听指挥,每天都想着用什么方法才能打胜仗,他并没有时间想家。
但那时的朱兆衡毕竟只是个20岁出头的小伙子,第一次看到高鼻梁、高个子的美国人,他的心里也有些发怵。“后来我们拼刺刀,美国人害怕了,枪也打不准了。”在艰苦的条件下,英勇无畏的志愿军硬是把美军打疼了、打怕了。
卷起裤腿,我们看到老人两条腿都有不同程度的负伤,“这一处是弹片飞弹到身上造成的。”老人指着左腿上的一处疤痕说道。当时美军的炸弹飞过来,朱兆衡来不及躲藏,被埋在沙堆中,因及时捂住口鼻,他捡回了一条命。同时,炮弹碎片也在他的腿上留下了伴随终生的“印记”。
中朝人民亲如一家
头上顶着水壶,是朱兆衡对于朝鲜人民的第一印象。“后来才知道这是他们的传统。”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让他难以忘怀。
“朝鲜冬天雪下得很大,我们想借宿在当地老乡的家里。美国人是用脚把门踢开,直接进去的。我们不一样,先要敲三下门,然后用朝鲜语问屋里有没有人,门开了后还要脱鞋进。”老人告诉记者,当时朝鲜人民都说“中国萨拉米、朝鲜萨拉米,哈噶几”,翻译成中文就是中国人是自己人。这份情谊恰似无尽黑暗里的一盏灯,给身在异国他乡的志愿军们带来了许多温暖。
朱兆衡在抗美援朝期间还为领导做过简单的翻译,在70年后的今天,“阿爸几“”阿妈妮”等朝鲜词语,他张口就来。
忆往昔峥嵘岁月。彼时,穿上军装的他是志愿军;如今,脱下军装的他仍是英雄。“当时走山路,走到脚起泡。我们一边含着泪水一边大声唱:‘雄赳赳,气昂昂,跨过鸭绿江!’”讲着讲着,老人又唱起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,眼望前方,好像又回到了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。
(蓝媒号镇海区记者?方迎丹?张琼瑛?仇凯?陈潇)
文章来源:《鸭绿江》 网址: http://www.yljbjb.cn/zonghexinwen/2020/0801/43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