期刊介绍
期刊导读
- 11/11雄赳赳气昂昂,跨过鸭绿江!伟人最艰难决策,
- 11/11跨过鸭绿江丨尚瑞尧:铁道兵逞威 一人击毙14名
- 11/11几十万志愿军跨过鸭绿江,美国空军为何没有察
- 11/09鸭绿江边的“凯旋门”
- 11/09鸭绿江江防之战,日军一仗缴获432万发弹药,为
保家卫国铸功勋:抗美援朝中的湖南共产党人
发生在上世纪50年代的抗美援朝战争,是中国人民乃至整个亚洲人民在西方国家面前赢得尊严的一场战争,一批湖南籍共产党人在其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,成千上万的湘籍将士奋勇杀敌,为赢得战争的胜利屡建殊勋,成为“最可爱的人”。
果断决策出兵
从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,至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,抗美援朝的决策过程历时3个多月,期间一波三折,在毛泽东的果断决策和彭德怀的极力支持下,才正式拉开这场伟大战争的序幕。
战争伊始,美国政府为了挽救一败涂地的南朝鲜政权,决定派兵武装干涉,同时命令第七舰队向台湾海峡出动,企图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既定部署。美国的举动,不仅把朝鲜半岛上的一场内战升级为外国军队打着“联和国军”旗号参加的侵略战争,而且也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利益。
毛泽东在1950年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庄严宣告:“全国和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,进行充分的准备,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。”未雨绸缪,为策万全,毛泽东在7月上旬决定开始着手进行战争准备,将战略重心北移,命令驻河南的第十三兵团等部共20多万野战部队,组成东北边防军集结在鸭绿江边,以加强东北边防。后来的事实证明,毛泽东关于组建东北边防军、预作战争准备的战略决策,是十分英明和富有远见的。
9月25日,美军在仁川登陆,很快就切断位于朝鲜南部洛东江边的朝鲜人民军主力的退路,使局势急转直下。朝鲜劳动党和政府急电苏联和中国请求支援。
唇亡齿寒。10月上旬,毛泽东连续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,讨论出兵参战问题。
1950年6月,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发表讲话,强烈谴责美国的侵略行径
在10月4日的政治局会议上,毛泽东的态度很明确:这件事要管,不管,美国侵略者将更加猖獗,无论对朝鲜,对中国,对整个东方,都是不利的。但是,管,就要冒风险。要冒多大的风险成为会议争论的焦点。与会者各抒己见,多数人不赞成出兵或者对出兵存有种种疑虑。听到大家的发言后,毛泽东拿着金日成的电报动情地说:“你们说的都有理由,但是别人处于国家危急时刻,我们站在旁边看,不论怎样说,心里也难过。”
这时,彭德怀受命风尘仆仆从西安飞赴北京参加政治局会议,他的态度显得非常重要。10月5日上午,毛泽东与彭德怀进行了一次情真意切的谈话。彭德怀表示拥护毛泽东出兵援朝的决策。当毛泽东把挂帅出兵的重任交给彭德怀的时候,他当场表态:“我服从中央的决定。”毛泽东欣慰又略带感慨地说:“这我就放心了。现在美军已分路向三八线北冒进,我们要尽快出兵,争取主动。今天下午政治局继续开会,请你摆摆你的看法。”
下午的政治局会议上,仍然是主张不出兵的意见占了主流。在别人发言之后,彭德怀讲述了自己的观点:“出兵援朝是必要的,打烂了,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,如美军摆在鸭绿江岸和台湾,它要发动侵略战争,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。如果让美军占领朝鲜半岛,将来的问题更复杂,所以迟打不如早打。”他的发言使大家受到启迪和教育。会议最后郑重地作出了出兵援朝的决策。
10月8日,毛泽东以战略家的眼光发布《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》,任命彭德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。
在苏联方面临时告知不能实现此前出动空军支援作战的承诺时,毛泽东作为最高决策人,不得不再次权衡出兵风险。10月18日,他主持召开中央会议,在听取了周恩来和彭德怀的汇报后最终决断说:“现在敌人已围攻平壤,再过几天敌人就进到鸭绿江了。我们不论有天大的困难,志愿军渡江援朝不能再变,时间也不能再推迟,仍按原计划渡江。”
对于出兵援朝决策过程,彭德怀曾经作过这样的评价:“这个决心不容易定下,这不仅要有非凡的胆略和魄力,最主要的是具有对复杂事物的卓越洞察力和判断力。历史进程证明了毛主席的英明正确。”
挥师决战强敌
纵观整个朝鲜战场,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众多湘籍高级指挥员驰骋于汉江南北,彭德怀、陈赓、邓华、杨得志、杨勇曾相继担任或代理过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,而先后入朝参战的5个野战兵团里,兵团、军、师一级的指挥员中也不乏湖南共产党人的身影,如第二十三兵团副政委姚喆、三十九军军长吴信泉、六十六军军长萧新槐、二十军军长张翼翔、四十七军军长曹里怀等,他们在抗美援朝中立下过赫赫战功。
文章来源:《鸭绿江》 网址: http://www.yljbjb.cn/qikandaodu/2021/0115/718.html